欢迎来到瑞力网,登录 | 注册
最新加入商品

去购物车0件商品   共计¥0

首页 > 新闻资讯

“隐形巨头”启示录:知识产权能保护原创互联网科技公司吗?

来源:点 评 人 / 老久 光谷客创始人 产业观察者发布时间:2018-10-191100

知识产权能保护原创互联网科技公司吗?

9月,一次抵制抄袭的公开发声,让一向低调的光谷互联网公司极验在朋友圈刷屏,也让身处网络安全专业领域,不为人知的极验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
“你可能不知道极验是谁,但你肯定用过我们的产品”,极验公开声明里的这句话,是极验的真实写照。

2012年创业的极验,是一家自主创新的武汉本土互联网科技企业。其率先提出并发明的“行为式验证”技术从不被行业理解,无人相信;到如今覆盖全球26万家互联网企业和APP,每天产生8亿次交互行为数据,正取代传统互联网图形验证码,成为网络交互领域识别人机行为,保护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解决方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模仿竞争者也随之出现。极验与网易的一场公关舆论较量,折射出中国互联网行业丛林生态环境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尴尬与无奈。

国庆节前,光谷客独家专访了极验创始人吴渊,深入了解事件的内情。

透过极验“行为式验证”自主创新的创业经历,我们看到了中国互联网深入垂直细分行业领域自主创新的未来趋势与广阔前景,但同时,也看到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互联网创新的现实脱节的制度缺陷,以及中小企业创新维艰,劣币逐良币的行业生态。

极验的故事具有独特的时代标本启示意义。

它让我们思考,今天的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1、“行为式验证”溯源

创立极验,对吴渊来说,既是偶然,又是必然。

生长于武汉这座老工业城市,吴渊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就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爱好发明创新的创客。

从求学起,他就不走寻常路。小学起在美院辅修美术;高中在华师一附中就读,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拿到二等奖,获得了保送武汉大学的资格。于是,高三整整一年,他都在校外跟着电视台和广告公司给企业拍摄制作影视广告宣传片。

这种特别的求学经历与兴趣爱好,数理逻辑与文艺美术的兼修,培养了吴渊对科技与美学的双重敏感,为他后来发现传统图形验证码的用户痛点,提出“行为式验证”的创新思路播下了种子;也应用体现到极验追求科技与用户体验相平衡的产品创新理念中。

进入大学,吴渊学的并非计算机专业,而是遥感测绘。

但正是因为学习遥感测绘,他接触到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

传统的遥感测绘是飞机空中拍摄照片采集地图数据后,由人工对地图进行识别标注,哪里是房屋,哪里是道路,极其费时费力。于是,当时在高校学术研究领域,已经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结合人工智能,训练计算机进行地图识别和自动标注。

2009年吴渊从武汉大学测绘专业本科毕业留校,进入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跟随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从事科研工作,主攻计算机视觉,参与了“数字敦煌”的国家级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组当时云集了全球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尖人才,从事最前沿的计算机视觉测绘技术及应用的研发。

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吴渊清楚看到,如何通过数据标注与学习训练,让计算机具备图像理解处理能力。而随着人工智能的进化,未来机器完全可以模拟人类视觉对复杂图像的识别,因此,建立在计算机不能识别图形的理论假设之上,当时仍被广泛应用的传统互联网“字符图形验证码”一定会被机器彻底破解,已经没有了未来。

而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起,隔着电脑,如何区分是人还是机器的“图灵测试”,就成为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一大核心命题。

从批量发送的垃圾邮件,到模拟人工的网站登录、论坛灌水、网络购物、礼品抢取……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全球互联网51.8%的流量和信息交互已经不是来自人类,而是计算机的机器模拟。

最早用来做图灵测试区分人机,解决垃圾邮件攻击的字符图形验证码,是2002年由美国计算机天才,年仅21岁的路易斯·冯·安发明,成为了传统互联网时代,普及应用率最高的网络安全验证技术。

但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简单的字符图片已经能被机器瞬间“读懂”破解,为了对抗机器,人们不得不升级变化出更加扭曲复杂的字符图片,增加机器识别难度来抵御机器攻击,却让用户上网体验变得极度繁琐和痛苦。

△在吴渊眼里,繁复的传统图形验证码既不安全,又缺乏美感和用户体验
吴渊曾经找机构做过测试,字符验证码的平均耗时需要15秒,有25%的用户要不停刷新验证码以找到一张容易辨认的字符,甚至有一些用户看到有验证码,就直接放弃流失了。

当他看清传统图形验证已经是一条死胡同,注定会被时代淘汰,可替代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结合当时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接触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吴渊和当时同在参与“数字敦煌”项目的师弟张振宇探讨交流,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计算机能够识别图形,那有没有办法给它一个鼠标轨迹,让它识别出这个轨迹到底是人产生的,还是机器产生的?”

△左为吴渊,右为张振宇 / 图片由极验提供


正是这个创新的想法,成为了“行为式验证”的概念来源和技术创新的思想基础。
所谓“行为式验证”,即是将生物行为与人工智能结合,通过引导用户完成一个特定行为,然后分析鼠标点击、停顿、速度等行为轨迹,结合人工智能的数据采集和机器深度学习,来形成和强化计算机对网络生物行为的识别判断能力,最终实现对人机的区分识别。

这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互联网通过图像验证区分人机的理论方法,“就像解答一道数学题目,我们关注整个解答的过程,而不是像传统验证码只关心结果。”吴渊说。

“这是互联网行业做图像验证的人永远无法突破的一点。而我们是站在外面的人,所以我们把这个点突破了。”

产品逻辑与形态思考成熟后,2012年6月,吴渊和张振宇离职创业,创立极验验证,“决心干掉令人讨厌的传统验证码”,并在6个月后,他们开发出了第一款用鼠标拖动滑块完成拼图,然后让机器根据鼠标轨迹进行安全验证的“行为式验证码”产品。


△极验第一代产品
然而,当吴渊拿着产品demo寻找投资人洽谈融资时,却发现没有人愿意相信它的创新价值。

“投资人说:鼠标轨迹就能区分人和机器?骗人的。机器拖动的快,人拖动的慢,你就拿这点小儿科来忽悠我?”

2、创新维艰——为什么是极验,为什么是武汉?

作为一家自主创新,草根创业的武汉互联网技术公司,极验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容易。用吴渊的话说,“创业该吃的苦,极验都吃过,该跌的坑,极验都跌过。”

最开始,他和张振宇两个人在武大附近租了一间民房没日没夜做产品开发,计划花三四个月做出最初的产品形态,公司的启动资金只有3.2万元。

6个月后,第一版产品终于成型,他拿着产品DEMO四处找投资人希望获得融资,却无人理会。当时,人工智能的概念尚未普及,没有人听得懂吴渊在讲什么,听到“行为式验证”的概念,都是“一脸懵逼”,觉得他在忽悠。

而见惯了国内互联网行业对国外技术产品的模仿复制和“微创新”,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中国人能自主创新,发明出国外没有的原创技术和产品。吴渊曾在短短几个月里见过几十位投资人,但都没有得到认可。

很多人问:“北京有没有?没有;美国有没有?没有;那为什么会是武汉?”

“其实我们希望能有,因为有,我们就可以证明我们这个东西有价值。”

几经辗转,他才终于遇到一名来武汉开会的杭州天使湾投资经理感兴趣,邀请吴渊去杭州商谈后,给了吴渊20万的天使投资。

相对于当时热门的O2O、团购等互联网创业概念动辄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融资,一个小小的验证码实在太不起眼了,没有人看到技术创新解决一个用户上网痛点背后有什么商业价值。20万的投资,在泡沫四起的互联网行业,更像是对两个初次创业的年轻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鼓励与支持。

吴渊也没有想到,这20万会是极验此后近两年时间里拿到的唯一一笔融资。

因为在武汉,没有人相信极验能颠覆美国人发明的图形验证码;但也因为在武汉,20万竟然支撑了极验10人左右的创业团队将近两年的时间沉下心做技术和产品研发,“如果是在北京,20万我们早死了。”

除了早期融资艰难,产品开发出来后,市场推广和应用更难。

△极验最早的行为式验证码产品,应用于武大校园BBS,图片使用的是武大校园风景
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极验第一代“行为式验证码”是吴渊找到母校求助,在武大校园网站珞珈山水BBS上得到试用和验证,获取的行为数据推动了极验最初的技术迭代升级,其中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将静态的识别模型转变为动态模型。

与传统人工参与识别的图像验证逻辑完全不同,“行为式验证”是以鼠标行为轨迹为依据,将人与机器行为轨迹的不同分析出来交给机器学习,通过机器建模,结合访问频率、地理位置、历史记录等多个维度信息数据综合判断,来做出人机区分的判定结果。

因此,“行为式验证”获得的行为数据量越大,机器深度学习后的判断能力越强,就像一个专门分辨人与机器行为的“AlphaGo”(阿尔法狗),只有经过大量人机交互行为的数据训练和深度学习,才能够越来越快速、准确的分辨人与机器的行为轨迹,相当于用“人工智能”来对抗“人工智能”。

但最初,除了在武大校园BBS网站上试用,极验的“行为式验证码”真正的市场化应用却迟迟没有找到突破口。吴渊也尝试联系和找过大的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公司,希望得到产品试用的机会,但都遭遇冷遇。



因为没有钱做广告推广,2013年7月,吴渊在知乎上留下的一篇关于“行为式验证”的回答,成为极验最早做“行为式验证”推广的历史记录,也成为“行为式验证”是中国人率先发明的网络证明。
而当时留下的评论留言,则反映了当时互联网行业对“行为式验证”的看法和接受程度。



△知乎上的评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渊既要四处找投资人谈融资,还要找网站做推广应用,同时还要安抚团队成员,让他们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未来一定有前景。最艰难的时候,吴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人领导力,大半年的时间里,团队成员竟然一个也没有流失。

“很早创业的时候我们就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叫做‘为世所想,为世所用’,就是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就去创造什么,创造的东西有价值,自然就会被大家用起来。”

“我们做这个验证的价值是什么?可能在别人看来,验证码这个工具是不赚钱的,好小的一个东西,但我们觉得这个很有价值,所以就做了。我们和很多创业团队不一样,很多创业者的目的性很强:要出名,要赚钱。但因为目的性很强,所以反而很浮躁,忘掉了自己……”

“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是吴渊理解的一个创业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感能让我们看的更远,去想这个企业给社会,给这个行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你就会放下眼前的一些利益,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为世所想,为世所用”,是吴渊的个人签名,也是他赋予极验的使命。正是这种内心的使命感和坚持,扛着他和极验趟过了创业最艰难的时光,迎来了市场的曙光。

靠着在武汉大学校园BBS上试用的示范效应,极验的“行为式验证”得到了一些互联网技术极客的个人站长的关注与认可,开始在一些个人网站的登录注册页面得到小范围推广和应用,而这些个人站长在体验和使用了“行为式验证码”后,都变成了行为式验证的“自来水”,在没有微信的时代,他们在微博、论坛以及QQ群等社交平台上分享交流讨论“行为式验证”的使用心得,帮助极验在技术极客的朋友圈进行口碑传播,就这样,极验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市场应用机会。

2013年底,一家武汉本地的游戏网站经过个人站长推荐,找到了极验。这家游戏网站是当时国内网页游戏最大的门户平台之一,因为很多网页游戏会将账户、特权礼包、虚拟道具等游戏资源放到网站上分发,他们对登录注册需求不大,却希望极验能帮助解决“黑产”利用机器程序恶意抢占游戏资源的问题。

正好这家游戏网站要做一个游戏评选的玩家投票活动,于是接入了极验的“行为式验证”,结果极验成功帮助阻止了恶意刷票行为,这家游戏门户网站就成为了极验的第一个客户。

在极验的创业历程中,这个游戏客户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让极验的“行为式验证”每天的交互需求和行为数据直接从几万上升到几百万,极大的促进了极验对机器算法、验证识别模型、后台服务器架构、请求实时响应等多层技术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它也让极验看到,除了简单的网站注册登陆,“行为式验证”可以在更多涉及人机交互场景的网络安全领域发挥价值,一个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向极验敞开了大门。

在这家网页游戏平台成为极验的第一个客户之后,斗鱼、战旗、火猫等网络游戏直播平台也主动找上门来,很快,整个游戏直播和游戏行业都成为了极验的客户。

靠着市场口碑相传,没有钱做广告宣传的极验活了下来,“行为式验证”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只要你做的事情产生了价值,总有一天会被世界发现。大家会知道,不需要你刻意去打广告。”回忆当年的创业经历,吴渊感慨道。

2014年10月,极验终于拿到IDG资本的500万美元融资,2016年3月,又获得红杉资本领投、IDG资本跟投的2400万美金B轮融资,在资本扶持下,极验的技术团队终于不再紧缺,“行为式验证”的产品迭代速度与市场应用规模也加速扩张。

但在吴渊看来,真正激发极验团队创造力的,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在干一件伟大的、以前没有人做过的事”的挑战,“我们是一群勇于探索,smart的一群人”。

他依然感恩极验走过的那段艰难时光,“企业的成长就像一个人一样,需要时间的磨砺”。

“行为式验证”需要实时更新的行为数据,才能实现背后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升级,而“极验的服务器架构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没有过像我们这么强大的实时性服务器”,吴渊说,这种创新的服务器构架恰恰是当年被“没钱”的现实逼出来的——

“换成其他经费充足的大公司,算法写好后并不需要优化,多堆几台服务器就可以了;而极验当时只有一台服务器。”

正是当年靠创新度过的艰难与挑战,才成就了极验如今无惧互联网巨头抄袭竞争的底气。

3、极验的底气

随着极验的成长,曾经不被行业认可的“行为式验证”渐渐被行业认知,在互联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模仿“行为式验证”产品形态,使用滑块拖动进行安全验证的一些同类竞争者也开始出现。背靠互联网流量巨头的它们一开始就接入了庞大的数据流量,以为“抄袭+流量=超越”的传统互联网竞争模式,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依然适用。

“它们量很大,却无法判断哪些是鼠标轨迹,哪些是机器轨迹,没有基础数据样本,无法标签,所以,仅仅对产品形态的抄袭,只是画皮难画骨。”吴渊说。

而极验因为当初不被行业认可,“行为式验证”的AI没有一开始就接入庞大的网络流量数据,而是先从武大学学生论坛获得了最初的人机行为数据反馈,建立起最初的机器学习模型,再到中小型游戏网站获得更多的数据反馈,最后才接入流量巨大的一线互联网平台;

这个用户数据逐步积累扩大的过程,恰恰是“行为式验证”技术逐步迭代升级,机器学习和识别能力反复试错,不断进化的过程。有了前面基础数据的分析、试错与训练,才有后面机器识别能力的提升。

这个创新生长的自然过程与时间沉淀,是后来的抄袭模仿者无法直接跨越的。

“行为验证看起来只是一个验证码,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技术,比如我们的防模拟、防伪造、防暴力,每一项技术都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单独拎出来,都可能孵化一个创业公司,而我们把这些技术放在一起堆叠,相互彼此之间联系,形成了一套安全体系。”吴渊说。

看似简单的小小“验证码”背后,其实集成了生物行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多个学科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创新的集合。2017年,当互联网行业很多人还不知道图卷积是什么的时候,极验已经率先把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前沿技术理论应用到“行为式验证”之中,在吴渊看来,这会是未来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智能。

“别人都以为我们就是一家做验证码的公司,但事实上,我们2012年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比百度还早,我们是第一个将人工智能真正落地,应用到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到2018年,极验首创的“行为式验证码”已经应用服务于全球超过26万家网站和APP,覆盖超过20个主流领域,44.5%的头部客户,每天产生的交互行为数据超过8亿次,最多时高达10亿次。

6年时间里,极验积累了数千亿条行为数据,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极验训练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为判别模型,才支撑起日均8亿次的实时验证请求。

“回看过去的案例,通过使用行为式验证,游戏类网站的刷号率至少降低了95%,论坛购物类网站用户在验证界面的停留时间缩短了至少20秒,平均验证时间只有1.82秒,我们确实实现了网站安全与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为互联网节省了76个世纪的时间。”吴渊说。

在人工智能不断进化升级的基础上,极验“行为式验证”的产品形态也经历了数个版本的迭代升级。最新的3.0版本,已经不需要用户拖动滑块完成拼图,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完成区分人机的安全验证,整个过程不到0.5秒,用户体验简洁、优雅、敏捷,完美契合了吴渊对科技与美感的双重追求。

△除了干掉传统图形验证,极验最新的产品极验OnePass还干掉了短信验证
“我们的3.0版本,验证已经趋近于无形,只要页面一打开,通过鼠标轨迹,我就能知道你是人还是机器。”
作为极验的联合创始人,吴渊和张振宇都不是学网络安全专业出身。极验招募的团队也以85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主,很多人并不是学计算机或网络安全专业,公司现在的CTO是一个93年出生的年轻人。吴渊从自身经历出发,更看重年轻人才的创意与想法,在他看来,创新不分年龄,也没有边界,过于强调专业经验反而会成为压制创新的障碍,创新一定不是从内部打破,而是来自外部,因此,他更看重跨学科交叉的思想碰撞。

这也是极验以创新驱动,不断实现产品与技术创新的秘诀所在。

“有些问题真的只有技术能解决吗?并不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产品解决,产品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运营,甚至资本解决。懂的东西越多,越会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个时代的创新,需要的是多元思维模型。”吴渊说。

作为一家真正中国原创的互联网公司,极验从看似微小的传统图形验证码痛点切入,深入到网络交互安全领域,历经6年的艰难成长,逐渐积累了大量独创的核心技术,沉淀了很多成熟算法与数据模型,加上独特的实时服务器架构,上千亿条行为数据、服务全球超过26万家企业的大数据共享与资源整合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吴渊眼中,极验无惧巨头竞争的行业壁垒与技术底气。

2014年,在极验之后,全球互联网巨头Google终于也开始做“行为式验证”,但技术逻辑与思维方法与极验完全不同,“Google完成一次验证需要半分钟,而且要涉及用户信息安全,所以很多国外的安全厂商都来找我们合作,希望我们的技术能服务更多国外的厂家。”


△2015年光谷客对极验的报道中,极验联合创始人张振宇就明确表示过:我们不怕BAT,并预言了极验“消灭验证码”的3.0时代。
随着极验服务的全球互联网企业用户规模的扩大,不知不觉间,极验已经构建起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就像强制疫苗阻断病毒传播形成的社会免疫系统一样,所有接入“行为式验证”的网站构成了一种联合防御体系,只要任何一家网站受到机器攻击,一旦被识别,背后的AI就会实时更新算法,适用到其他网站的安全防御中,所有网站都会对这种攻击方式实现免疫。

“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图形验证码就像一把锁,阻挡机器攻击的同时,也阻挡了用户的上网体验;而我们就像是互联网的毛细血管,一边输送白细胞,保证互联网的安全;一边输送红细胞,让互联网更有活力。”吴渊说。

随着极验“行为式验证”的全球布局,谁也不曾想到,6年前偶然萌生的一个创意,5年前在武大校园BBS上试用,毫不起眼的“行为式验证码”,竟然会悄悄孵化出一家身在武汉,辐射影响全球互联网安全的全球化中国互联网公司。

“极验,是一个时代造就的产物。”吴渊说。

然而,作为“行为式验证”技术的首创发明者,作为一家中国原创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却得不到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与行业巨头的尊重?

这背后的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

4、为何知识产权保护不了“中国原创”

回头来看,发生在极验身上的抄袭并非互联网行业孤例,而互联网巨头对抄袭指控的否认和自主开发的辩护,也非首次。

这背后,除了整个行业价值观的生态问题,更与国内关于软件著作权与软件专利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制度性漏洞有关。

关于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有著作权和专利权两种。

前者实行登记制,软件开发完成即自动取得,不需要经过实质审查,只需要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不违反《著作权法》的规定即可,因此登记通过率极高。

后者需要向专利局提起发明专利的审批申请,手续极其繁琐,且行政审查周期漫长,通过率很低,从申请到取得专利权证书往往需要1-3年左右,完全跟不上创业公司的创新节奏;而且只有与硬件相结合的计算机软件才可能申请到专利保护,一般的纯计算机软件只能申请著作权保护。

但问题是,著作权保护的只是作品表达形式,却非思想内容即创意。因此,在软件领域,著作权只保护软件源代码,却不保护技术方案。

这意味着,模仿抄袭者只要借用同样的技术创意,换一种表现形式或程序语言,就可以不构成侵权,甚至同样可以登记获得软件著作权。

创意的模仿为同行不耻,却不构成对著作权的侵权,这正是著作权保护的尴尬现实。

于是,技术创新者发现,保护创意的软件发明专利很难申请获得,登记即可获得的著作权却不保护创意,这导致大量的软件创意和技术创新解决方案得不到实质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名无实,于是,互联网行业的抄袭侵权肆无忌惮,泛滥成灾。

极验遭遇的,就是这样的尴尬。

由于缺乏实质性的知识产权保护,随着“行为式验证”逐渐被行业认可,后来的模仿竞争者拿着极验的技术方案,只要稍微改变软件代码和表现形式,哪怕是“画皮不画骨”,也不构成对极验“软件著作权”的侵权;而极验面对抄袭侵权者,明知对方是抄袭甚至是恶意竞争,想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却无可奈何。

虽然拿着软件著作权,极验却无法在法律层面证明自己就是“行为式验证”的首创发明者,反而在遭遇恶意侵权,忍无可忍公开发声后,被网易公关回应混淆舆论,指称“行为式验证”是“业界现有公开技术,在国内外早已为各大厂商所采用”。

这样的商业竞争行径,虽然道义层面为同行所不耻,但捏着法律的软肋,抄袭侵权者却可以横行无忌,甚至动用网络舆论水军反过来嘲笑创新者“没有专利保护”,宣扬自己的行为“合理合法”。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反而事实上变成了侵权者的帮凶。

而遭遇类似巨头侵权情形的中小创新企业,并非极验一家。在极验用自媒体公开发声之后,众多有相似遭遇却无力发声的同行纷纷添加关注,甚至顺势组织发起了一个“行业维权联盟”,准备再遇到类似情况,一起集体发声。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行业创新者的悲哀。

但吴渊却无暇为此感到悲哀。

“这是一个大的环境,作为企业,我们无法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就是不断的创新,然后你会发现,那些抄袭者永远只能跟在我们身后。”

吴渊也并不在意竞争对手动用水军在网络媒体渠道混淆视听的公关舆论压力。作为一家重度垂直、专注网络交互安全、TO B的产业互联网公司,真正影响和决定极验产品口碑与市场需求的,并不是流量巨头掌控的流量渠道和网络舆论,也不是搜索引擎,而是涉及互联网交互安全、熟悉技术、运营与产品的技术专业人士和企业高管。

对于这些掌握决策权的专业用户而言,“极验的技术如何,他们有专业的判断力,不是水军可以洗刷和改变的。就算降价一半,所有大客户也依然在极验这里,一个都没有流失。”吴渊说。

“极验的使命是帮助B端用户更好的连接C端,让互联网变得更美好,所以,我们也不会刻意追求让C端用户知道我们是谁,使用的‘行为式验证’是不是极验的产品,但如果有一天,大家反应过来说,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幕后英雄,我们也乐见其成。”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年轻公司,极验还在加速奔跑。“我们目前仍处于创业阶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海外业务进一步拓展,都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我们的目标,远不止目前国内第一。所以,我们不想花太多精力放在已经过去的事情上。”

未来,在武汉光谷,我们会见证一家中国自己原创的全球互联网科技独角兽吗?”

标签: 知识产权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瑞力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

关于瑞力  |  新闻资讯  |  广告合作  |  帮助中心  |  招兵买马

2017-2020   深圳瑞力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04958号-1

400-9999-426



0